在现代分析实验室中,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正逐步取代传统手工滴定,成为定量化学分析的标配设备。它通过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系统,将原本繁琐、依赖经验的滴定操作转变为标准化、智能化、可追溯的科学流程,显著提升了实验的准确性、效率与安全性。
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在实验室中的典型工作流程
方法准备
在软件中选择或新建滴定方法(如“酸值测定"、“氯离子分析")。
设置关键参数:滴定剂类型与浓度、滴定模式(动态/增量)、搅拌速度、终点判断方式、安全限制等。
电极校准
使用标准溶液对pH电极、离子选择电极等进行自动校准。
软件实时显示校准斜率和相关系数,确保传感器状态良好。
样品加载
将待测样品放入自动进样器(AS)的样品杯中。
输入样品编号、重量或体积等信息,建立测试序列。
启动自动运行
点击“开始",仪器自动执行以下步骤:
移动至指定样品位
插入电极并启动搅拌
按预设程序自动添加滴定剂
实时采集电位/pH/温度数据
通过算法识别滴定终点
计算结果并记录
清洗电极和管路
进入下一个样品……
结果输出与管理
软件自动生成包含滴定曲线、数据表、统计信息的报告。
支持导出为PDF、Excel格式,或上传至LIMS系统。
所有操作日志和原始数据自动归档,满足GLP/GMP合规要求。
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已不再是“高级选项",而是现代实验室实现标准化、高效化、合规化运行的基础设施。它不仅简化了滴定过程,更将实验室分析从“经验驱动"转变为“数据驱动",为科学研究、质量控制和监管合规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